梅花雀莊

何震邦的個人網站,通常寫電腦和橋牌相關的文章,未來可能會寫關於日本麻將的東西

標籤:波蘭梅花

迫叫梅花之路

我喜歡資訊理論,也喜歡研究叫牌制度。去年開始看 Good, Better, Best (Larsson 2021) 一書,覺得波蘭梅花是很適合自然制橋手學習,理論上又能贏過自然制的制度,於是入坑至今。書中認為含 canapé 的強梅花制更強一些,但是跟波蘭對戰的實驗不多,也跟自然制差異較大,我還在研究當中。另一方面我也在撰寫橋牌函式庫 pons 當中,雖然進展很慢但還是希望未來能做一些有趣的實驗。

一、調整弱二開叫

現代橋牌當中竄叫的重要性不亞於建設性叫牌,而且改動的話因為空間比較少,所以要記的東西比較少。電腦模擬顯示不顧牌組品質的五張高花弱二是最佳的自然竄叫1。而且五張弱二贏過六張的差距,大於自然制五張高花開叫贏過四張的差距2,但仍小於迫叫梅花與自然制的差距3

至於 2 要拿來做什麼呢?有兩個很不錯的選項能輔佐五張高花竄叫,而且都比自然方塊好4 5

  • Multi,6 張以上高花。這樣的話開叫 2M 就只會有 5 張。
  • Ekren,高花 (44) 以上。這樣的話開叫 2M 就不會有 (54) 高花。

考慮長遠目標是要打迫叫梅花制,我認為 Multi 是較好的選擇。

  • 如果要打小梅花制,自然梅花可以用 1♣ 叫,騰出 2♣ 給 Ekren 使用6
  • 如果要打強梅花制,最好搭配 canapé 倒叫,這樣高花就只保證 4 張。既然 4 張高花平均牌會開叫高花,Ekren 就沒那麼必要。
2
Multi,6 張以上高花,4–10 HCP
2
恰好 5 張,4–10 HCP

Multi 後續的版本很多,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

至於高花弱二我建議就用火斑喵波蘭裡面的版本。要特別注意的是蓋叫新花不迫叫,因為需要逃跑的場合變多,例如 5-1 跟 5-0 通常不想打。

二、波蘭梅花

除了電腦實驗的證據外,有太多跡象顯示 1♣ 作為迫叫叫品比自然叫品還要好。

  1. Pierre Albarran 發明的強 2♣ 開叫已經成為自然制的標配,而且實戰上也贏過強二7以及跟 EHAA 打平8。如果需要擺一個無上限的迫叫叫品,為什麼不移到空間更多的 1♣?
  2. 自然制橋手也逐漸發現 1♣-1 作為自然方塊其實很垃圾,常常跳過 (bypass) 4 張甚至更長的方塊去答叫高花。讓 1♣ 迫叫,然後 1 負性答叫,對於留下大量空間的 1♣-1 叫序似乎是更好的歸宿。
  3. 其實 2NT 開叫放強牌也不是好選擇。在精準制各版本的對抗當中,2NT 作為兩低花竄叫的現代版本清一色贏過傳統 22–23 HCP 的版本9

跟自然制相比,波蘭梅花尤其是專業版,建設性開叫變化不大,是我最推薦自然制橋手學習的迫叫梅花制度,也是我個人只打自然制十幾年後最先學習的人為制度。

建設性的牌,也就是成局一半力量以上的牌,只有兩種我們挪到 1♣ 裡面開叫:

  • 所有 18 點以上的牌
  • 只有 4 張方塊的低限平均牌 (12–14 HCP)

波蘭梅花專業版不再使用類似精準制的自然 2♣。整個 2 線我們都拿來做竄叫。

1♣
18+ HCP,或者 2 張以上梅花、12+ HCP
1
11–17 HCP,5 張以上方塊或 4(441)
1
11–17 HCP,5 張以上
2♣
Ekren,高花 (44) 以上,4–10 HCP
2NT
低花 (55) 以上,4–10 HCP

後續可以參考我的火斑喵波蘭梅花以及原版的波蘭梅花 2020 專業版10

三、強梅花制

(待續)

參考書目

  • Jassem, Krzysztof (2020). Polish Club 2020: Expert. Translated from Polish by Tomek Brus. ISBN 978-1771402248
  • Larsson, Jan Eric (2021). Good, Better, Best: A comparison of bridge bidding systems and conventions by computer simulation. ISBN 978-1771402415

註腳

  1. Larsson 2021, pp. 81–83 

  2. Larsson 2021, p. 82 

  3. Larsson 2021, p. 152 

  4. Larsson 2021, p. 86 

  5. Larsson 2021, p. 121 

  6. Jassem 2020, “The 2♣ Opening” 及封底 

  7. Larsson 2021, p. 129 

  8. Larsson 2021, p. 139 

  9. Larsson 2021, p. 121 

  10. Jassem 2020